close

 

         開學後的2周,按照往例參加了學校的家長日,其實應該說是親師互動日。為何說非參加不可呢?  開學後的兩周就小事不斷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視「錢財乃身外之物」的傻妞比比,在老師發生找錯錢事件,居然連找回的錢也掉了 --- 寫了聯絡簿之親師澄清篇<> ; 出了份當日沒上的課的回家作業 --- 又寫聯絡簿之親師澄清篇<>; 先背課文隔一個星期再寫生字 --- 再寫聯絡簿之親師澄清篇<> ,澄清內容主要探討如何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; 功課少一點是會了讓學生們有空寫安親班的作業 --- 不用提筆寫聯絡簿之親師澄清篇<>了,我跟陌陌在餐桌上聽到簡直面面相覷直說胡來本末倒置……等等。對於家長日這天,我可充滿期待了呢。

         家長會後,狀況與結果其實如同先前所預想的。

         出席的都是注重孩子學業的父母,基於這點相同的立場,家長們很清楚明白地給予老師的教學方向、 應補充作業內容的建議。對於年輕老師所面臨管教學生的問題,也毫不猶豫吝嗇地給予建議。畢竟,我們都是父母了,有時父母之於孩子,就像FBI之於間諜般的,比體力,也比鬥智。

         話說回來,家長們倒不是一股腦地要老師全權負責起孩子的課業, 好比有家長提出讓孩子延續一、二年級養成每日背誦一則成語,其他家長紛紛附和,老師也接受,但會中並無整合出一個作法。 眼看討論就要付諸流水,索性會後建議老師成語加釋義成為聯絡簿的一項回家作業,並讓組員隔日背誦給小組長,如此也可分擔老師的工作,如何呢? 在下個周一的回家作業,我在聯絡簿上看到一則成語加釋義,感謝老師! 老師既然接受了家長的作法,那家長也得負起責督導孩子呀,否則,何需要親師溝通互動呢? 老人家說的,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,說的應該是這個道理吧。

         但又為何要從家長日說到同理心呢

         我以為所謂的雙向溝通,需要同理心做基礎的。

         家長需體諒老師教學的辛勞,老師也應了解家長恨子女不成鋼的心理。當聽聞老師敘述著某學生如何如何頑劣,成因於那個怎樣怎樣的家庭,尤其當事人並不在場,在場的我除了多聽到一個問題學生來自個問題家庭以外,心裡其實充斥著不以為然的想法。畢竟,這番的討論說到底了有種道人是非的感覺。如果,老師本著同理心對待學生,也許互動間應該全然地不同了。在我們的記憶中,那位讓我們到現在還記得的老師,都是曾經狠狠管教、循循善誘我們的老師。只希望,傻妞比比能遇到這樣的老師,如果不成,孩子是我們的,當然還是自己敎囉!

         同理心其實也需要被應用在職場上。

         尤其我們做貿易的,服務好客人不單單是以一張客人認為漂亮的報價單就算是服務了,從下單到完成交貨,能了解客人對貨物的需求,進而提供到位的服務/協助,如果欠缺了同理心,恐怕也是,你要求你的,我還是做我的,另一種各自表述的呈現罷了。好、壞名聲,就看同理心發揮到多少了。

         勞資雙方也需要將同理心應用在福利、制度上的制定。要員工一昧的吃下資方給的任何經濟套餐,就算經濟不景氣到個徹底,也不能要員工來上班還賠錢吧。是資方欠缺同理心,還是勞方我要求太多啦?!

         昨晚傻妞比比問說,XXX同學的名字是不是代表著很健忘呀? 當下渾然不覺比比想表達的是,我常說因為比比名字有個姍,所以動作才那麼慢! 傻妞比比做了這個聯想,以為XXX同學名字的某個字,是否代表著很健忘。如果同理心悄悄地在傻妞心裡發酵著,今晚我門家的餐桌上,聊的話題應該是傻妞白天跟XXX同學的校園生活囉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ggielin5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